五月末,塔城,一场小雨为即将返辽的中国医科大学第四批“组团式”医疗援疆队送行。
“进疆为什么、来疆干什么、离疆留什么”,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,医疗队员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精彩答案。
一年来,援疆医疗队秉承“红医精神”、传承“红医文化”,埋头苦干、润物无声,争做救死扶伤的医者、育人带教的师者、民族团结的使者,不断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、医疗水平和区域影响力,造福了当地各族百姓健康福祉,成为辽宁对口援疆的一面旗帜。
进疆为什么
“塔城是一个值得奋斗的地方。到这儿来你就会感受到老百姓真的太缺医少药了。”眼科主任万超说。
塔城地区广袤的草原为牧民提供了天然牧场,但牧民的流动增加了就医难度。消化内分泌科主任李诺回忆说:“有几次下乡巡诊,开车需要5个多小时,牧民们住的很分散,去县城看病骑马至少要3天。”
第四批医疗人才“组团式”援疆专家赴偏远牧区开展义诊活动
来疆干什么
塔城地处西北边陲,诊疗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,医疗援疆队的到来改善了这一状况。
塔城市的雯秀丽去年腰部及右下肢不慎受伤,骨科主任巴根为她成功进行了微创手术。“这种手术难度很大,在我们医院尚属首例。”院党委书记夏建江说。神经内科主任何振巍几乎是“零起步”建立了卒中中心,心内科副主任郭亮则牵头筹建了国家级胸痛中心,“以前很多手术只能到乌鲁木齐去做,现在患者方便多了。”郭亮说。
离疆留什么
令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强最骄傲的就是他的三个“徒弟”:一个哈萨克族、一个蒙古族、一个汉族。他的哈萨克族徒弟娜合木古丽说:“在老师的带动下,我们申报了课题研究,告别了科研空白的历史。”
在检验科主任张智洁的带领下,医院新开了28个检测项目,她的“徒弟”们已经完全掌握相关技术。重症医学科主任王亮则牵头制订了“ICU手册”,进一步规范了ICU诊疗流程。
“开展新技术77项,建设地区质控中心2个,地区级医学分会8个;16050人次出院,7138例手术,3135人次危重抢救;继续教育学习班32期,帮带20个专业49名塔城学员、11名县市学员;两轮基层巡诊,21个专业148人次专家,共开展义诊59次,受益群众10749人次。”塔城地区人民医院院长、辽宁“组团式”医疗援疆队领队钟红珊如数家珍。
2019年9月,第四批医疗人才“组团式”援疆医疗队赴乌苏市人民医院开展巡回诊疗工作。
(责任编辑:陈晓岚)
相关报道
>>返回频道首页
微信订阅号
手机版
法人微博
Android版
iPhone版